一项政府中心工作创建完成后,因其需要相关工作报告向上级汇报待验收,在“工作繁忙”“写作水平有限”“人力不足”等因素下,不少基层乡镇为了减少麻烦,出于必须完成文字报告任务的考虑,出资聘请社会上的“写作团队”进行“外包”,这是笔者出差下基层听到的一件新鲜事。在网上查询,也可以见到“外包写作”各种文体的自荐式推销,包括各类政府公文。
据介绍,这种社会“写作团队”,其实就是三五名刚毕业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媒体退休人士或退休公务员等临时搭建的“草台班子”,一般由深谙此道的人士牵头,挂靠一广告公司,以广告公司名义与基层乡镇签订合同后,派员下去收集资料,然后依据现有模板“依葫芦画瓢”。这种写作班子既没参与工作的推进,更不了解实际工作成效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写作“工作报告”的底气何来?难道仅仅靠天花乱坠的胡吹,还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纸上功夫?
一个基层政府难道连一个写报告的“笔杆子”也缺乏?试想,一个干部不去写、不去梳理总结工作,在工作中得过且过甚至是“稀里糊涂”,怎能提高自身归纳总结和写作水平?又如何进一步开展好下一步工作,进而提升政府的效率和公信力呢?此举只为验收“需要”,所以“工作报告”中的数据、个案均由“写作团队”按要求随意编造,完全不能反映工作实际。此外,动辄数万元的撰写费用,白白浪费在弄虚作假上,助长了投机取巧的不正之风。
更让人担忧的是,某些基层的工作报告、专项报告一直以来千篇一律,形成了新式的八股文,甚至某些基层政府的年终报告每年雷同,被人戏称“第一部分照例是肯定过去一年的成绩,第二部分照例是新一年的整体工作部署,左右逃不开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这些大词和框框”。此风也影响到公务员的写作风格,年终也是天花乱坠夸成绩、不痛不痒说缺点、争取明天再创新这样的三段式。这种写作模式,外包公司确实轻易就能完成。
“外包写作”在基层乡镇的萌生,原因在于个别基层乡镇的工作目标图的只是给上级汇报好,进而在各种检查、验收中蒙混过关,早已忽略了还原工作本身实事求是的初衷。而上级部门对基层工作的考核,有的是不看实绩,只依赖“工作报告”和“工作总结”及其中掺杂的各种“数据”和“豪言壮语”作为主要依据。
“外包写作”凸显了当前某些基层乡镇的一些不思进取、平庸懒散、推诿省事等工作作风,凸显了对基层的考核体系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改革的地方。再不改进此类“纸上谈兵”,于己于公都无益。不管是基层乡镇的领导干部,还是工作人员,都要强化认识,自觉杜绝“外包写作”,只有脚踏实地如实撰写工作报告,才能真正总结经验教训,取得实质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