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娃格林天生就是一个拥有特殊气质的女人,注视你时,仿佛整个人都会陷进她的双瞳里。最初在银幕上见她还是在《007之皇家赌场》,当时只是难忘于她的美貌,当我后来看了她演的《戏梦巴黎》,一下子就被她身上的韵味打动了,及至看到她在《裂缝》中的表演,那种陷入的感觉就更加强烈了。
伊娃格林最适合的角色应该属于那些内心敏感又充满知性的、独立的女性,自身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就像她在《裂缝》这部电影中所扮演的角色,举手投足间就能表现出女性心理的变化。从单纯艳羡到恶意嫉妒,以及这种微妙的平衡被打破后的残忍与恶毒。
“艳羡”这个词听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贬义的意思在里面,可是与“艳羡”相比,“嫉妒”就包含了太多负面的情绪在其中。“艳羡”与“嫉妒”的差别,往往只有一念之差,但却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通常当我们羡慕的对象距离我们非常遥远,或者说在时间上也相隔较长的时候,“艳羡”还只是单纯的,或者当我们与自己羡慕的对象存在某种难以改变的差异时,“艳羡”尚且能够停留在安全的范围内。然而一旦那个人成为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人,尤其是拥有着相同的生活环境、相同的起点时,“嫉妒”之火就止不住地熊熊燃烧,对自己的不满与自怨自艾就会转化成对别人的愤恨,把仅剩的一点理智也燃烧殆尽。
没有什么人会在刚一出生就是恶的,恶意的产生往往就是源自于心中一些负面情绪。《裂缝》中的主人公,就是从艳羡到嫉妒从而产生了恶意的伤害。
《裂缝》原本是女作家谢拉科勒的小说,而改编成的电影极大地尊重了原著,仅仅是把故事发生地从南非改到了英国乡村的寄宿学校。相比于南非的大草原,英国文化背景下的寄宿学校更能表现出古板僵化的生活氛围。暴力发生在风景如画的英国乡村,更反衬出故事的残酷。
知性、优雅、见多识广、阅历丰富,这些是寄宿学校的女生眼中的Miss.G,也是Miss.G在见到菲尔玛后所艳羡的中心。Miss.G与寄宿学校里的其他老师相比,总是打扮得体,时时刻刻都显得冷艳而又高雅,似乎对一切都抱有极大的热情,曾经到亚洲、非洲这样的未知世界去冒险,是一个把男人和世界都踩在脚下的强者。
与寄宿学校里的其他修女相比,Miss.G打扮得时尚俏丽,指间经常夹着一支香烟。这样的人在寄宿学校那群涉世未深的女生面前,具有极大的魅力和吸引力。可真实的Miss.G却是从小在这所寄宿学校长大,并且还有社交恐惧症,连去镇上买面包都要事先在嘴里重复排练上几遍,面对男性的善意表现得慌乱不堪。她对女生们所讲述的,自己那些周游世界的故事,不过是在其他一些书上看到的别人的事迹。
倘若时间静止在这里,Miss.G在女孩们心中的完美形象说不定可以一直保持下去,可是命运偏偏安排另一位角色——贵族家庭出身的菲尔玛,进入她们的生活。Miss.G这些精心编织的假象,在从西班牙转学来的菲尔玛面前,立马变得捉襟见肘起来。
出身贵族家庭的菲尔玛是一个真正富有、美丽、见多识广的女生,是Miss.G真正想成为的那种人,是Miss.G梦想中的自己。所以她急于把菲尔玛拉进自己的生活,希望用这种方式来填补她们之间的差距。菲尔玛就像是Miss. G构造的高贵美丽的镜像,她希望真实的自己能像菲尔玛一样,希望自己能和她融为一体,这样的欲望太过强烈,甚至致使她试图在趁菲尔玛醉酒后用性的方式来实现。倘若不是心中极度的渴望与疯狂,Miss.G又怎么会“屈尊”采用这种方式。
极端的自卑萌生出虚伪的骄傲。菲尔玛作为一个真正的贵族,早就一眼看穿了Miss.G表面亢奋张扬背后的寒酸卑微,菲尔玛从来也不想和这群人有什么交集,她只是在漫不经心地显示自己的高雅,漫不经心地打碎了Miss.G一直以来渴望的假象。菲尔玛的疏离、漠视与抗拒,最终导致了Miss.G的报复。既然不能成为菲尔玛,那就选择让菲尔玛消失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影片的最后,Miss.G慢慢地把呼吸器从哮喘发作的菲尔玛手中拿走,眼睁睁地看着菲尔玛的呼吸越来越微弱。一束阳光照在菲尔玛身上,而Miss.G则是隐没在一片黑暗之中。那束横在两个人之间的阳光,是两个人永远无法越过的鸿沟,就像是黑与白的区别,死亡与暴力不能抹杀任何的东西,那份高贵与优雅永远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