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人类史上最畅销的著书作家。作为“侦探女王”的最富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尼罗河上的惨案》被第三次翻拍并于近期上映,口碑和票房不尽如人意。人们热议之余,争相挖掘史上那些烧脑又高分的悬疑电影予以排名,诸如《控方证人》《十二怒汉》《惊魂记》《人证》《沉默的羔羊》《七宗罪》《盗梦空间》《调音师》《误杀2》等纷纷上榜。
悬疑片多涉及犯罪,然而伴着高度焦虑与紧张感的审恶并非悬疑片的唯一旨趣。追根溯源,或有一场复杂的审美体验。
古希腊忒拜城法律明确规定,不许表现丑。然而丑感在文明进程中,正如舞台上的丑角、配角,自有其“扬眉吐气”的高光时刻。
罗丹著名的雕塑作品《吻》,常令观者惊叹。事实上,《吻》取材于圣经中两个偷情男女的故事。其审美乎?审丑乎?无论人的罪恶是否由不可克服的欲望而来,《吻》最初赫然现于罗丹《地狱之门》草稿的中心。
广义的美,与善,甚至与不善、与“丑”可以相互交融。丑而浊,丑而陋,丑而腐,丑而枯,丑而鄙,丑而弃……后疫情时代,细察早先人们在口罩上涂鸦恶搞的各种图案——某些“丑”不一定不美,荒诞而已,何妨一笑了之。正如李斯托威尔所说,丑感是“一种混合的感情,一种带有苦味的愉快”。
如果说丑恶近乎病态、歪曲及至发展到罪恶,需要纠正时,往往已是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根据阿加莎·克里斯蒂原著改编的电影《控方证人》,讲述一个婚外偷情、以色骗财竟至杀人的丈夫,哄骗痴情的妻子不惜自我丑化为其作假证。孰料,刚刚被宣布无罪释放,他便迫不及待地要携新欢及赃款远走高飞,妻子怒而持刀,当场“处决”了他。关键时刻,他的大律师主动留下,转而要为那妻子辩护了。
《控方证人》不渲染暴力,坚持以人物塑造带动情节发展,是以傲居悬疑片榜单之首也就不足为怪了。
悬疑片如何做到抚慰人心,邪不压正?
阿加莎·克里斯蒂惯于营造大团圆的结局。亨利·方达主演的《十二怒汉》,结束时,12名陪审团成员终于一致投票被告男孩无罪。在法院外,象征公正威严的坚实的柱子间,同道人惺惺相惜,从此相认;《误杀2》重在讲述小人物以命搏命运的故事。在片中肖央饰演泰国那位救子心切的父亲,不惜以违法方式反抗命运,最后倒在警方枪下,“成功”地将自己的心脏换给了儿子;印度电影《调音师》追求情节反转到了粗暴疯狂的程度,结束时倒也直截了当,以大幅字幕表达了应有的法律立场。
有些悬疑片则意犹未尽,如《沉默的羔羊》,会有类似《控方证人》的开放式收尾,也为日后的续集埋下了伏笔。
日本经典影片《人证》,讲述著名设计师、议员夫人八杉恭子与她的黑人儿子焦尼之间哀婉感伤的悲剧故事。改革开放年代在我国上映,轰动一时,其主题曲《草帽歌》广为传唱。
《人证》改编自森村诚一同名小说。重温原著,得以回味小说所蕴含的《草帽歌》真正的源头,即日本诗人西条八十的诗作《麦秸草帽》。正是凭借《西条八十诗集》和一顶在现场捡拾的草帽,栋居警官逻辑推理出杀害焦尼的真凶,恰是其饱受战争之苦的母亲八杉恭子。
《麦秸草帽》读来凄美无助,个中哀叹渐而化出:妈妈,那顶帽子到底怎么样了?……在那峡谷里,静静地落满了秋雪,要把我写在上面的名字埋掉,悄悄地、凄凄地埋掉……
西条八十何许人也?1937年12月,他受日本《读卖新闻》派遣,作为随军诗人赶到南京,采访过日军的南京入城式。无独有偶,西条八十当年作词的另一首歌曲《苏州夜曲》,是为李香兰的“国策”电影《支那之夜》量身定制。影片讲述李香兰饰演的中国姑娘挨日本船员打又与对方相恋的情感故事,上映后遭华人抵制。在记者招待会上,李香兰不得不为此辱国影片道歉。
关于《苏州夜曲》的诸多演绎,声色红尘,洗不脱曾经的血雨腥风。如此,重新审视西条八十作品,“隔”在其中。美有善恶,不善非恶也。当美遭遇敌对两势,于人性的残暴中即便夹杂了儿女情长,美恶之一统,难乎其难!
电影《沉默的羔羊》改编自托马斯·哈里斯同名小说,曾获奥斯卡、凯撒等多项大奖。片中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大墙内一名优雅而变态的“食人魔”、精神病专家汉尼拔博士。朱迪·福斯特饰演的女实习生,为救羔羊而迷惘,使汉尼拔深受触动,答应协助破案。他伺机与警察换脸越狱时,镜头俯拍,但见锁着的录音机正播放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他一袭白衣,双目微阖打着节拍。音乐冷静、严谨,不失祥和,而他的嘴巴、身上却是噬人后残存的新鲜血迹!他将留给警察的,另有一具被吊起的耶稣受难般的身躯。
俯仰之间,何以见血而不显血腥?震撼之余,当汉尼拔戴上礼帽去和欺侮他的狱长“约会”,宛如上帝要去维护应有的秩序,何以单看背影即令观众不寒而栗?没有人生而为魔,他经历了什么?也曾沦为羔羊吗?这一切如何制止?
如果说审丑近乎麻醉,审恶则堪称炸药之引,火光烈焰瞬间点燃。审恶是真,是聚焦,审恶是为了治恶。
此片可配合法国纪录片《海洋》一同观赏。《海洋》可见蔚为壮观的动物间的厮杀捕猎,食物链耳,无关审恶。然渔网断水,鲨鱼被人切割要害后抛回大海,鱼嘴费力张合,似在控诉呻吟。一场杀戮,海水由血红染至绛紫,不经审丑,审恶即时达成。
王国维认为美的对立面是“眩惑”,是生活之欲,这样的提法无疑是对庸常生活的反抗。美的反面和对立面是不同的,恶固然在美的对立面,遏止但未必消解审美的产生。
纵观悬疑片排行榜,好的作品在审恶中往往会尽可能地展现极致而真实的人性,对人物刻画、精神层面及社会深度的挖掘,都是加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