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皇权路上的悲歌
2020-11-30 15:54:0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晴风

  宋徽宗赵佶在位25年间,是北宋统治最腐败的时期。他重用奸臣佞贼,党羽遍布朝野,最终被金军俘虏,成为亡国奴,郁郁而终。他昏庸无道,劣迹斑斑,艺术成就却光辉灿烂,自创“瘦金体”独步天下,开创诗、书、画融为一体,是古代历史上少有的艺术天才,他在位时曾言“朕日理万机,唯一的闲暇爱好就是吟诗作画”,实则他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研究书画,画花画鸟上。后世评其“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翻开中国古代帝王史,与宋徽宗相似的帝王何其少?南唐后主李煜不爱江山爱风雅,“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国已亡,诗词身后;明代熹宗是天才木匠,不爱龙袍爱布衣,不理朝纲专注木工,死后10年,明朝亦亡。

  纵使才高八斗,天赋奇资,然出生帝王之家,即已注定其不能像常人一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亦不能有常人般随心所欲的生活。不然,亡国为奴,千古罪人。看完电影《思悼》后我感触更深,这部电影根据朝鲜王朝第21代君主英祖杀子的真实事件改编,揭开了古时深宫血与泪交织的面纱。

  英祖大儿子早年夭折,40岁得一子思悼,一出生即封他为太子,宠爱有加,倾注心血,望子成龙,从小要求他熟记历史典故,对答治国策论。然而,随着年岁增长,思悼世子对宫廷繁文缛节、礼仪规范心生厌恶,无心向学。他心生旁骛,童心未泯,在纸上经常涂涂画画,每每让英祖勃然大怒,拂袖而去。长此以往,父子间产逐渐生疏离感。长期得不到父爱的思悼世子沉沦嬉乐,虐杀宫女,引僧入殿,诸多离经叛道引起了英祖极大不满,打算废黜太子。思悼欲弑父夺位,于一雨夜,提剑闯入殿中,后被英祖镇压。英祖将其锁在米柜中,整整八日,不给其食,将其活活饿死。

  整部影片充满了苍凉悲怆,将父与子从相亲相爱到相离相伤,再到相恨相杀的一幕幕,通过思悼世子被关在米柜中八天的回忆闪回展现。父与子之间并非天生冷酷无情,而是处处充满了隐忍、压抑、挣扎和痛苦。一位是胸怀天下,恨铁不成钢的帝王父亲,一位是向往自由,想得到父亲理解的帝王世子。儿时,世子说丝绸是奢侈,粗布是不奢侈,高墙华锦为君臣,来生麻衣愿父子,英祖哈哈大笑,眼里充满了慈爱。日后,儿子忤逆,以下犯上,父亲不得不将其法办,以正天下。终究,高墙华锦中,父子之爱是奢侈。两人皆无过错,只因生于帝王家。史料称,英祖曾于刺杀当晚言道,如果我死了,朝鲜王朝的命脉就会断绝,但如果你死了,王室的命脉却可以延续,若你活了,朝鲜岂不灭亡?据说英祖在位52年,政治清明,世风俭朴,将朝鲜带入兴盛时代,我相信这与其铁腕治国、崇尚礼法分不开。

  古代东方,君权、父权地位神圣不可侵犯。孔子有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西汉董仲舒将这一思想进行了重新定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由此确立君权、父权处于尊贵、主宰地位。发展至16、17世纪明清时期,演变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所谓的帝王贵胄权倾朝野,万人仰慕,也不过表面光鲜华丽,背后却饱含多少血泪苦痛。与英祖同时期的清朝康熙不也二废太子,将其囚禁一生?

  回归本片,英祖处死世子后,竭力栽培世孙,将其培养成一代明君。世孙从小目睹父亲被祖父活活饿死的惨剧,早已练就喜怒不外露于形,思维缜密,对答滴水不漏,颇得英祖欢心。世子在位时,曾在自家庭院中大摆筵席,为生母过六十大寿,这只是儿子孝心之举,理应得到父亲的赞赏,而英祖得知后却大为不满,批评道:世子生母只是嫔妃,不该承受王和王妃的大礼。世孙答曰:先有人才有礼法,而非先有礼法再有人。英祖死后,世孙继位,为其母大摆筵席,行大礼。此时,一切皆已名正言顺,无人再非议。让我唏嘘感慨的是,同样行大礼,世子之举即名不正言不顺,还招来父亲责备,而世孙之举却堂堂正正,三叩九拜,只因其为王,一呼百应。生命时钟仅停留在28岁的世子可能至死都没有明白,当你的能力无法支撑你的野心时,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俯首称臣,韬光养晦。

  一入侯门深似海。生于帝王之家,随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残酷斗争,一步不当或已身首异处。英祖让世子苦学帝王之术,也是为了让他在复杂的环境中能保存自己,延续李家王朝,只可叹其管教方式过于严苛,其子终不能承受其重,最终导致“父不知子,子不知父”的悲剧。《思悼》让我们再次看到隐匿在历史与宫闱深处的幽微与悲怆。

  编辑: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