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使馆“诈弹”
2020-11-30 15:56:0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吕燕群 蓝向东

  “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发生的事了。”老卢说。一天,某国驻华大使馆接到一名中国男子的电话:“我有一个重要的情报,它直接关系到你们使馆人员的生命安全——有人在你们大使馆里放了炸弹。”

  使馆人员有些紧张了:“啊!你是否可以告诉我们炸弹放在什么地方了吗?”

  “可以,但你们得给我500美元。”

  “那我需要请示一下,二十分钟后你再给我们来电话。”说完,电话挂了。

  竟然要炸驻华大使馆!于是,国安局、公安局、市政府、公安部的主管领导迅速下达“立即定位、抓捕,炸弹决不能响”的命令。

  大使馆此时也没闲着。大使立即召集使馆的安全人员对这个电话内容进行研究、分析,以及进行风险评估。结论:立即接触此人,查清事情真相,使馆其他人员做好疏散准备。

  “你们考虑得怎么样了?”20分钟后,这名男子打来电话。

  “我们同意你的条件,但按惯例我们先支付你200美元,等事情查清楚证明你没骗我们,我们再支付你剩下的300美元,你看怎么样?”大使馆在这紧要关头不忘讨价还价。

  这名男子沉默片刻问道:“好,我就信你们一次。”

  “在哪见面?”

  “西单十字路口东北角电话亭……”

  大使馆的车围着西单绕了一圈儿后又回到西单十字路口东北角电话亭停了下来,但没人下车,只是有人把车窗玻璃摇了下来。这时一个手拿报纸的男青年凑到汽车旁说了几句话,随后往车里递过去一张不大的白纸。男青年的手往外抽的时候,他的手里已经是捏着什么东西了。随即,这辆挂着使馆牌照的车飞速地离去。一停一走,前后不到30秒钟。

  当使馆的车刚刚离开,这名男青年就被埋伏在四周的公安人员当场抓获并送往炮局。

  在预审室里,老卢打量了一下眼前这名男青年,瘦瘦的,文质彬彬,一脸稚气——经过讯问,得知他是北京人,是一名高中毕业在家待业的学生。

  “知道为什么抓你吗?”老卢问他。

  “知道,是因为我和某国使馆交换了情报。”

  “你这不叫情报呀,你这是在学白求恩同志做好事,当国际主义战士呀。”老卢故意逗他。

  “我错了,我不应该管人家要500美元,人家白求恩没向中国要钱。”这孩子一本正经地跟老卢唠上了。

  “500美元到手了吗?”老卢问他。

  “他们挺贼的,只给了我200美元。”

  “这就是他们不对了。”老卢说,“你想想,你给他们的信息多重要,能救回多少人的性命呀?你要少了,应该照着一万要,不行我帮你要去。”老卢接着逗他。

  “人家肯定不给嘛。”男青年依然一本正经地说。

  “那就看这个炸弹能不能找到了。找不到或是没有炸弹,你说人家凭什么无缘无故地给我们一万美元呢?”这话老卢有意在逼他讲实话。

  年轻人低下头不说话了。

  这时候大使馆那边也热闹非凡,使馆里的男女老少都在高音喇叭的指挥下,撤离到了空地上集合。院子里到处都是全副武装的中国警察,有穿戴防护服、手拿探雷器的,有牵着狗满院子嗅雷的,把地面排除完之后,在使馆安全官的带领下,他们又钻进了暖气管道及下水道去查雷了……

  “我知道你不是白求恩那种国际主义战士,但从你简历看你也不是坏人。”老卢开始教育年轻人,“大使馆里有没有炸弹今天你必须给我一五一十讲清楚,否则你的罪过就大了,到时候可谁也救不了你!”老卢逐渐开始施加压力。

  “我说我说,这事儿是我编的,大使馆里没有炸弹。”

  “真的没有吗?”老卢不放心,追问了他一句。

  “我向毛主席保证真的没有,如果有你们枪毙我!”

  “那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老卢要知道他的犯罪动机。

  “我高中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您说我这么一个大小伙子整天在家闲着,家里也不富裕,我爸妈一天到晚叨唠我,我也烦。有一天我去居委会想给同学打个电话,看见在桌上放着一个大厚本的电话本,我就随手翻着看,一看有外国使馆对外的电话,我就想还不如从他们那儿骗点钱花呢,于是我就编了这么一出。”

  男青年说的话老卢相信。因为:第一,如果他用真的炸弹去要挟人,为了钱,他所冒的险与所要的钱不成比例。第二,他不具备取得炸弹的条件。从他社会关系和履历上看,别说是炸弹,他连手榴弹都接触不着。第三,即便他从某种渠道弄来炸弹,他也不具备进大使馆的条件。第四,如果他有同伙,这个同伙必须具备和大使馆有一定关系、进出大使馆自如的条件。即便他认识这样一个同伙,他这个同伙会为了几百美元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往大使馆送炸弹吗……

  局长听了老卢的分析认为有道理,立即让值班室向市局汇报预审结果,建议停止在某国大使馆里继续排雷的行动。

  “这件事还有些蹊跷的地方,你可知道大使馆里都是一些什么人吗?这些人专业性非常强,怎么就会让一个孩子骗成这样?有些不可思议呀!”局长皱着眉头对老卢说。

  “局长,是这样的。”老卢接着向局长汇报,“刑侦的同志已经从某国使馆那里拿来这孩子塞给他们的纸,纸上画了一颗炸弹的剖面图,对炸弹的每个部位还都有详细的注解。据使馆安全官说,经过他们比对,这颗炸弹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炸弹而是一颗真弹。画面上的纵横交错的管道与使馆实际管道相比对,相似率达百分之九十,所以他们认为这件事是真的。”

  “这怎么回事?这小子难道真的去过使馆吗?”局长疑惑。

  “他没有去过使馆,那颗炸弹是他从他们高中物理书上照葫芦画瓢画的。”老卢说,“在物理书上有一课讲的是原子弹,并且有一颗原子弹的剖面图,他就把这颗原子弹画了出来。别说不懂行的人看它像炸弹,就是懂行的人看上一眼就能看出它就是炸弹。局长,您看!”

  “他画的还真跟书上的原子弹一样啊。”局长吃惊不小。

  “那地下管道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局长刨根问到底。

  “这事我也审他了,这真是一个巧合。他怕外国人只凭一颗炸弹不信他,他就琢磨得给外国人再画一个下水道。他想这下水道不能只有一条,就拿他家胡同说吧,街坊邻居倒出来的水怎么也得从四面八方流到一个主干道里吧,那就是说下水道应该是纵横交错的,所以他按照这个逻辑画的地下管道,没想到和大使馆的很像。”

  “看来这孩子挺聪明。”局长叹口气。

  “是,他很聪明。”老卢对局长说,“这孩子还说他最大的理想是要当一名科学家,他说他要解决海水发电的问题,要解决如何利用雷电发电的问题,他甚至还在预审室给我画了一张防止晕船图。”

  “是吗?是一张什么样的图?”局长来了兴趣。

  “图是这样的,”老卢比划着,“他画了一个连体船,也就是两条船平行相连,每个船体身上都有相同封闭的窟窿,当浪侧面拍向船体时,浪没有被船身阻挡而是从大窟窿里穿过,这样船身就不左右摇摆了,船不摇摆,人也就不晕船了。”

  局长久久地看着窗外不言语。过了半晌,才从嘴里挤出几个字:“可惜,可惜呀!”

  编辑: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