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哈罗德·品特:沉默是一种罪过
2020-12-31 10:27:0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马宇飞

  一个封闭的空间和一段不可预知的对话,人们在这些不确定的条件下,进行不连贯的对话,对话中长时间地沉默……这是我对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剧作家、导演哈罗德·品特的印象,这些印象最终导致你在跟随剧中人物的境遇与情感跌宕起伏之际,对心怀叵测的人告诉你的现实世界的幻觉土崩瓦解。

  品特的创作观点是:“现代戏剧的主要任务不是塑造人物,剧作家没有权力深入剧中人物的内心深处,妄想诱导观众通过其塑造的人物的眼睛去观察外界事物,剧作家在剧中能够给予观众的,只是他自己对某一特定场景的外观和模式、对随着剧情不断变化的事物的一种印象,以及他本人对这个奇妙的、变幻中的戏剧世界的一种神秘感觉。”他总是制造一种饱含感情、意味深长、令人难以忍受的戏剧化的紧张场面,冲破语言、身体的束缚,表达日常废话掩盖下的惊心动魄,试图强行打开压抑者关闭的房间,给予被困者解放的权利。如果在他的作品中,你感觉压抑,那是一种释放的不同体现方式。

  绝对自由没有,相对禁锢存在,无论你多害怕言语,它的力量无可忽视。以对话的冰山开启语言的“沉默是金”,品特将无声发挥到了极致。他剧作中的人物就像冰山漂浮在冰冷的海面,只露出冰山一角,却隐藏了大部分在深不可测的海底。在其独特的氛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你的所知永远是片面的,而你的沉默终将带领你到达真相。如何突破人物情感的高潮?在品特的戏剧中,语言取代情节揭示人物内心的激情,所有的冲突、行动、停顿、沉默都成为了戏剧的有机组成部分,那种戏剧性、紧张感全部隐藏在激流之下,被平静的海面覆盖,语言潜伏在短句中发人深省。

  品特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其表现手段的多样性。在《风景》一剧中,他运用“内心独白”的叙事方式在舞台上讲述夫妻间精神上彼此孤立的感情危机。在《情人》这部剧中,他运用“角色跳转”来表现人自身和环境的双重性以及人物身上斯芬克斯因子中自由意志的放肆。在《背叛》一剧中,他运用倒叙的叙事结构将“婚外情”行为充分展现在自由意志、非理性意志和理性意志的伦理冲突中。在《山地语言》中,他以“画外音”和“沉默”表现至亲之情的无法阻断,同时揭露人性中光辉的爱与美在极权统治下受到压迫的残酷现实。在《归于尘土》中,他独创性地运用了创伤叙事、互文性等多种艺术手段,表现有关历史中种族屠杀以及各种暴虐行径的主题,反映了品特对于历史的见证和记忆以及他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可以互相调换的次序,被抹去时空顺序的蒙太奇结构,这种后现代的混乱,彻底抹掉了正面与反面、内在与外在以及表层与深度的界限,那些充盈着断裂和荒诞的画面,将风格鲜明地罗列于内容之上,用意象和符号代替了脑海中的真实。品特的风格兼具了真实与象征、现实与荒诞、确定与模糊、传统与现代,在其创作作品表现出的三个时间阶段,现实、深层意识的外化、政治阶段则偏向不同,可以说品特的与众不同就在于他的求新求异、勇于尝试。而他更是将多种艺术表达方式糅合,来构建自己的剧作,以其超强的驾驭能力赢得了“品特风格的”(Pinteresque)称谓。

  我们对哈罗德·品特的熟悉,最早应该是那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上映的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由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这部电影改编自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1969年的同名畅销小说,由哈罗德·品特编剧。《法国中尉的女人》采用了套层结构,即戏中戏的形式,反复运用蒙太奇形成古代与现代相互交错的效果,将故事合理地连接到一起。

  哈罗德·品特一生创作无数,其著作涵盖舞台剧、广播、电视、电影作品以及后期的几百首诗歌和散文——你很难想象一个人究竟要用多少语言形式对这个世界讲述,又有多少难以言表的情绪想要表达。在“品特风格的”语言中,简练,但不是苍白无力;不说,就是罪大恶极。

  编辑:王根  

上下篇导读

 · 给老师的礼物
 · 别让怀旧成为一块破抹布
 · 短工
 · 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