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小明(化名)盗窃案是我办理的第一起批捕案件。今年三月份,当我从案管中心拿到案卷后,几个同事看到案卷上犯罪嫌疑人的名字时,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兰小明又犯事了?”
我不由一愣,为什么这么多同事都知道他?回到办公室看完案卷,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缘由:从2015年11月到2016年10月,不满18岁的他,因盗窃三次被我院批准逮捕、提起公诉,最后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难怪那么多同事都知道他的“大名”。这次,他在刑满释放不足两个月内,又一次因为扒窃手机被移送我院批捕。
一年受三次刑罚,为何还不能让他有所收敛?在公安机关接受讯问时,他对犯罪事实和成长经历都拒绝回答。带着疑问,我拨通了他父亲的电话。刚说两句,他父亲便气冲冲地打断我:“他是不是又去偷别人了?我没有这个儿子,你们以后不要再找我了……”说完便挂断电话。我又试着打了几次,都被挂断,最后对方干脆关了机。
办案时间紧,他父亲又不配合,于是我联系了本市青少年保护协会,让协会委派青少年保护工作人员随我去看守所提审兰小明。
稚嫩的脸庞,带着满不在乎的神情,他坐到椅子上,笑嘻嘻地向我伸出手:“带烟了没?给根烟抽吧!”
“不良少年”,这是我的第一印象接下来的讯问,证实了我的判断。十二岁那年,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他决定不再上学,辍学在家。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加上父母不怎么管教,在不良风气影响下,他很快养成了抽烟、赌博等恶习,没钱了便去偷,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对这次盗窃手机指控,他坚决不认,口气中有几分得意:“别以为我不懂法律,公安局没有我的口供,凭什么说我盗窃!”
我将公安机关提取到的视频监控资料向他出示一下:“兰小明,你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你趁被害人上公交车不注意,拉开其背包将手机偷出来。目前我市每辆公交车都装有四个监控摄像头,可以从各个角度监控车外和车内的情况,你当时的行为被监控拍得清清楚楚,即便没有你的口供,也不影响对你盗窃行为的认定。”
他愣了一下,但很快又是一脸满不在乎:“有证据法院就判呗,顶多判半年,我又不是没坐过监狱。”
我有点生气:“兰小明,你就一点儿都不后悔?你看看你都成什么样子了!小小年纪就成了盗窃惯犯,你真的想一辈子就这样走下去?”
他又愣了一下,过了一会儿才小声嘟囔道:“我也不想这样过下去,我也想改,可是我能怎么办?第一次偷东西后,我爸嫌我是小偷,丢了他的脸,再也不管我了,我没钱,不去偷怎么活!”
“你放心,只要你能真诚悔罪,认真改造,你爸的工作我们去做。”
从看守所出来后,我和同事一起去了兰小明所在村子,找到他父亲。一开始,他对我们的到访并不欢迎,但在我们讲明来意并做了说服工作后,其态度终于有所松动:“我知道你们是好心。其实,真不是我们不管他,实在是管不住啊。你们既然来了,也说了这么多,我就再试试吧。我会去看守所看看他,和他谈一谈。”
兰小明走上犯罪道路令人痛惜,但只要办案机关和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兰小明应该很快能走上正确的人生路。他的明天,将和同龄人一样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