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医疗美容行业乱象丛生,亟需打破“多龙治海”强监管堵漏洞维护群众健康权益
2020-09-08 17:55:00  来源:邳州检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形体容貌,美容机构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今年以来,邳州市院积极探索拓展“等外”公益诉讼领域,对该地美容市场进行了专题调研,经统计本地从事美容行业(含非医疗)的相关经营主体有107家,其中医疗美容类64家,占美容行业近60%的比例,经调研发现医疗美容无证经营,空挂上岗等情况较为突出,显示出医疗美容市场乱象丛生,监管缺失,虽然涉及有关部门较多,但是存在“多龙治海”的窘境,美容市场监管缺失严重损害人们的健康权益,亟待引起高度重视。

  一、信息不共享导致医疗美容机构监管有“真空”。

  医疗美容机构正常开展诊疗活动需要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取得市场主体资格,另外按照法律规定须经批准的项目,须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因此从事医疗美容行业还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而很多医疗美容机构只有工商登记注册,并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而工商登记数据系统与卫生行政数据平台不共享,市场主体在注册、变更、注销等环节上在两个监管部门不能做到互通有无,留下监管真空,导致无证经营,非法行医乱象丛生,造成医疗美容机构无证非法行医、无照经营的情况难以掌握和查处。如该院通过企业信用公示平台抽样查询,并将查询结果与国家卫健委医疗机构查询平台进行信息比对,发现前者平台上有登记范围为“医疗美容”的经营地点在邳州的“徐州恒美合整形医院”工商注册信息,但在后者平台上并未查询到关于该市场主体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任何信息。

  二、执业人员无行医资质极易引发诊疗风险。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法人代表或者经营主体没有明确要求须取得医师执业资质,但是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治医师须取得执业医师资质并有医疗美容临床经验。但在在医疗美容机构设置时,有些经营者依照规定通过设置审批,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但其登记在案的执业医师存在“空挂”现象,注册在案的执业医师实际并不在岗,仅收取报酬,“红利当头”使得有关人员趋之若鹜。实际上“操刀”的有可能就“游医”甚至是美容店老板,一旦发生问题,因为涉事门诊证照不全或者挂羊头卖狗肉,导致维权困难。如经查询,邳州甄之美医疗美容门诊部在国家卫健委医疗机构查询平台登记在案,但是只能查询到机构信息,查询不到执业医师相关信息,这就给不良市场主体钻了空子,在门面经营过程中执业人员有可能存在“空挂”甚至根本没有执业人员的情况。

  三、医疗美容产品没有“国字号”质量溯源困难。

  该院经调研发现,很多医疗美容门面自称其所用药膏是祖传秘方或者是由他人从海外代购的最新一代产品,实际上很多产品是通过网购或者中间商购入,经营者自身都不清楚产品流通渠道,很多产品名称并不能反映产品属性,比如用“精华”等模糊字眼代替膏”“乳液”等标准称谓,另外采用夸大功能字眼如“速效”“抗菌”等诱导消费者,这些标示“除斑”“美白”等字眼的商品既无“国药准字”也无“妆字号”,或者医疗“械字号”,抓住客户“求贵”“求新”的心理,极力忽悠客户尝试美容套餐,大肆推销所谓美白产品,一但对客户健康造成实际损害后果或者健康隐患,产品无法溯源,给消费者维权造成诸多障碍。如近来在医疗美容市场上风靡的“苗氏魔斑”祛斑修复产品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名录里没有查询到任何相关信息,且网上已经出现了对这种产品的很多质疑。

  对此,检察机关建议:一是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协查机制。当前,医疗美容市场乱象有很大的原因是行政监管空缺,市场监管和药品监管、卫生行政部门强化信息共享协查,强化门槛准入,医疗美容主体在取得《工商营业执照》时明确告知其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资质方可从事医疗美容活动,并实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工商备案机制,将医疗机构执业证书提交市场监管部门备案,同时及时将工商注册信息上传至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以备卫健部门检索核查市场主体工商信息,及时发现行业问题。二是规范医疗美容市场从业及产品准入机制。市场监管、卫健及食药监部门应强化联动工作机制,规范医疗机构校验机制,不定期组织对医疗美容市场进行专项执法检查,严格落实行政处罚规定,对不符合从业规定坚决给予处罚,对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药品、化妆品的坚决给予查处,进一步健全完善“两法衔接”工作机制,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保持对医疗美容行业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打击态势。三是加强宣传,提高消费者辨别能力。有关职能部门强化对医疗美容门面的现场巡查力度,检查有关证照摆放显要位置情况,核查《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与《营业执照》及《医师执业证书》信息是否真实相符,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全市医疗美容市场风险防控培训会,对涉及的法律风险进行细致的讲解,增强其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另外,可通过公益APP推送等方式强化美容消费宣传,提高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多留心多咨询,理性消费,合法维权。

  编辑: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