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学习的三层境界,见诸于“做”,就会涌现出许多“乐之者”。
当你走进检察院,请你细听,渐渐地你就会懂得检察官的心声,甚至不知不觉爱上检察事业,乐此不疲。在我身边就有这样一群“乐之者”,他们热爱检察事业,痴心不改,乐在其中,是一个“快乐之家”。
“快乐之家”1号。
他对待工作严谨细致、精益求精,遇到“做”得不到位的,批评起来也是特别严厉。大家私底下说,这样严肃的领导他会笑吗?可有一天,我却看到了他怀抱奖牌,春风拂面的照片。其实我明白,他的严厉源于“爱之深”,他的笑容更是“情不自禁”。他是想让“立检为公、执法为民”落到实处,是想让抱在怀里的奖牌更有分量,是想让“人民赋予的检察名义”名副其实、发扬光大。
“重量级”成员。
他们检龄均在二十年左右,嘴上常说“我们都快退休了,你们年轻人才是咱们的主力啊!”但实际上,他们的办案质量和工作效率从来不输年轻人。不论寒冬酷暑,这些前辈起得最早,想得周全,说得精准,还时常为“家人”送上温暖的“心灵鸡汤”。当有成员抱怨检察工作就像“围城”时,他们富有哲理诗意地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台柱子”。
他们从检十年有余,是“快乐之家”的中坚力量。先说说侯哥,他机智果敢,业务精通,更是大家眼中的美男子。疑难杂案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狡猾的被告人抵不住他的正义凛然,律界精英更是在他面前无言以对。其实,侯哥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富二代”,他本可以坐享其成,却选择忘我打拼,本可以安逸悠然,却选择了忙无休止,难道他不识甘苦吗?其实侯哥一句话已表明了他的心意:我就是喜爱这份工作。再说说梁姐,她乐观豁达,坚强干练,一张嘴就是“案子”。她沉浸于要案,却不知自己已是病号,虽身在病房却还念着未了案。躺在病床上的她脸色有些苍白,你若一提案子她仍会焕发出倔强的容光。快乐的人总是很幸运。病魔刚被赶走,这个快乐的“铁娘子”就提前“回家”,奔赴法庭,与名嘴律师针锋相对、唇枪舌剑起来。十几个小时的庭审结束了,“回家”路上你依旧可以听到她爽朗的笑声,可留在她脖子上那有些触目的伤疤却让人心疼。
“小鲜肉”与“小鲜花。
他们大都是新晋成员,也是这个家族的“潜力股”“未来星”。他们收到几百本的案卷时淡定从容,审理案件时严肃凝重,可调皮起来却是耀人的“辣妈”“潮爸”。虽然累得腰酸背痛,却还不忘摆个pose,耍酷、卖萌,偶尔还来段儿《小苹果》;虽然案卷摞得参差不齐,却还敢拍着胸脯说“来吧来吧,照单全收”。手机铃声响起:“妈妈你啥时回来”“呀,几点了?”
歌德曾说:“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会在工作过程中感受到高度快乐”,而这群“乐之者”不乏才子能人。他们在时间的里程里,从知之到好之,最后乐在其中,还总结出快乐工作的两个秘诀:一个是阳光心态,一个是心无杂念。泰戈尔曾说:“鸟儿的翅膀被系了上黄金,就飞不高了。”工作时摒弃杂念、心静如水,自然会发现真理、水到渠成。诚然“乐之者”也有苦、痛,他们坚持学习、适时调整,学会在艰苦中发现美,学会在付出时品味甜,不患得患失,在知足常乐中毅然前行,能做到“痛并快乐着”。
“快乐之家”还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乐之者”,还在培养着一批批新的“乐之者”。他们以单位为家,以同事为亲,在各自的岗位上“安居乐业”,他们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用心谱写公平,用爱铸就正义,正朝着“大家族”的梦想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