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接访三人行
2024-02-29 16:50:00  来源:检察日报社  作者:李立峰

  一位白衣女子,愁眉紧锁,步履匆匆。

  “又是她?”接访员王继勇老远望着她沿着蜿蜒向上的无障碍通道,走上不到十米长的斜坡,走进这座灰色的小楼。

  王继勇抬头看了看天,灰蒙蒙的。这是山城冬天常有的模样,厚厚的云层如同棉被,把天地包裹着。在天与地的空隙,便是山城的冬天。

  此时,初冬,门口的草坪已经泛黄,看不出一点绿色。只有桂花树不分季节,郁郁葱葱。小楼的北边,两棵黄葛树,其中一棵刚刚换装,泛着新绿,释放着春讯。小楼的南边,两棵栾树,挂着红色的果子,黄叶即将褪尽。

  这样的风景,王继勇已经看了五年。来来回回的人,他也看了很多,白衣女子就是其中一个。

  王继勇迅速在头脑中调动着以往的接访信息。

  白衣女子走进写着白纸黑字的12309检察服务中心。通过安检,保安将其引导到王继勇对面的接访台坐下。因为处于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接访的地方在大厅。王继勇和来访的女子面对面坐下,都戴着口罩。女子从包里翻出一份材料,开始表达自己的诉求。尽管已经熟知案情,王继勇的眼睛一直盯着对方,保持着倾听的姿态。

  “兴许这一次,会有新的证据和理由。”王继勇经常这样告诫自己。作为接访员,善于倾听是基本素养。

  这是一起不服民事判决的申诉。此前,已向中级法院申请再审,未获支持。旋即又向检察分院申请监督,亦未获支持。尽管法律上的救济途径穷尽,但是女子依然没有放弃,两次走进接访大厅。尽管是一次没有希望化解的来访,王继勇还是认真对待,倾听着来访人的诉说,不时点一点头。等女子停下来,他开始翻看着手中薄薄的几页材料。他知道,女子的心结没有打开。

  作为接访人,他的任务是快速归纳来访人的诉求,判断是否属于受理范围,然后依法进行分流。对于这类民事申诉案件,若符合受理条件,需移送民事检察部门办理;若不符合受理条件,则需告知其理由,进行释法说理。

  半个小时后,女子起身离开。对于她而言,向接访人倾诉,或许也是纾解情绪、寻求慰藉的一种方式。而作为接访人,就是这些情绪的接收站,就要释放司法的善意和法律的温度。

  1300余人次,这是王继勇一年的接访量。一天接访十余人,话说一箩筐。工作强度与压力,一般人是扛不住的。一天下来,身心交瘁,疲惫不堪。他的减压方法是去健身房,用一场大汗淋漓的跑步,重新赋予饱满的能量,以归零的心理,投入到第二天的接访之中。

  跑步的习惯是在部队养成的。19年的军旅生涯,从海军副旅长转业到检察院的王继勇,从事接访工作,一干就是22年。

  与他轮班接访的柯贤亮,也是一名军转干部,从团级干部转业到检察院,跟王继勇搭档。

  “来访人大多心中有怨气,说话嗓门大,情绪激动,长期积累的负面情绪有意无意会向接访人宣泄。作为接访人,我要求自己始终心平气和,用微笑接受一场场狂风暴雨的洗礼。”提及十余年的接访经历,柯贤亮风轻云淡地说。

  作为一名军转,他政治素质过硬,接访经验丰富,法律知识扎实。多年的接访工作,让他锤炼了一种本事——面对来访人的长篇大论,他快刀斩乱麻,三言两语就能归纳出诉求要点,掌握接访的主动性。

  与王继勇跑步不同,业余时间,柯贤亮爱好写作,喜欢文学,习惯用文字抚平心中的沟壑。

  “风奔走在每个季节的日子里,来匆匆,去也匆匆,为花草树木的繁衍忙碌着……”在一篇《风骨》的文中,柯贤亮用柔情似水的文字诠释着铮铮铁骨。

  从接访窗口回到办公室,邓金宝大步流星走了进来。

  从检察日报社驻重庆记者站转到检察业务管理部门,这是我到岗的第三天。邓检察官是我非常尊重的一位老处长,还有一年就要退休了。得知我到岗后,他主动找到我这个新兵传授工作要诀。

  “信访工作是老大难。作为检察官,要有敢于面对、解决问题的劲头。有问题就要去面对,不能躲,不能逃。”他说,对信访避而远之的人,他是不屑的,也打心眼里看不起。“信访案多是硬骨头,需要同心竭力,上下协作,因此,团队作战,上下一盘棋,便显得尤为重要。”

  尽管还有一年退休,但邓金宝有一个宏伟蓝图,就是形成以市院为龙头、以分院为支撑、以基层院为基础的“一盘棋”接访工作格局,锻造一支素质过硬、团结协作的接访队伍。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谈话持续了近一个小时,他娓娓道来,循循善诱。看得出来,他对这份职业的挚爱和忠诚。这些肺腑之言,会让我这个新兵,少走不少弯路。有接访前辈的传帮带,我就有了干好这份工作的底气和信心。

  曾经,我是一名基层法官。犹记得,在收到信访材料后,顿觉心头一紧,赶紧放下手中在办的案子,写情况汇报,然后和领导一起,去上级院紧急汇报。去的时候,我们一路无语,心里却掀起了惊涛骇浪,脸颊发烫,如芒在背——被信访的滋味不好受。那一刻,职业的荣誉感和成就感离我十分遥远。

  当时,我就提醒自己,认真倾听当事人的诉求,及时答疑解惑,第一时间反馈办案进度。在养成这个习惯后,就再也没有发生过一次信访。从事司法工作16年,我从法院到检察院,从办案岗位到文秘岗位、宣传岗位,兜兜转转十几年,重回久违的业务岗位。

  如果说文字岗位是田园牧歌式的恬淡时光,那么,现在的业务岗位则是熙熙攘攘的人间烟火。从狭小的天地,极度的安静,沉浸在文字中的岁月静好,到广袤的天地,极度的喧嚣,淹没在人间烟火的声音里。不同的选择,意味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岗位,意味着不同的天地。

  编辑: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