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现在虽然日渐衰微,但在以前,却民风强悍,也出了几个颇有些传奇色彩的“准大侠”。
村里人喜欢练拳耍棒,有一位还是远近闻名的“把式”,徒子徒孙多,甚至连县城几个吃“公家饭”的也是他的徒弟。
可是,那些是与我无关的。
我少时体质瘦弱,有时眼热他们练拳,孩童心性,也哼哼哈哈着比划几下,却不伦不类,轻飘飘有气无力。
父亲也是不让我学拳的,说我不是那块料。母亲有时会抚摸着我的头,叹着气说:“崽啊,你身子骨弱,‘功夫’做不得,只有发狠读书,将来好丢掉‘锄头把’啊。”
后来我识字以后,书还真是发狠读了。可是,课本却读得少,发狠读的都是那些在别人眼里所谓的耍书和杂书。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们还以为我整天摸着本书,一定在认真学习,将来一定有出息呢。
当时闹书荒,找不到几本好书。但我却很幸运,表哥那里有很多的藏书。像穷疯了的乞丐看到了宝藏,我眼睛都放光了,时不时寻找机会,顺手牵羊拿走几本,寻到僻静的地方,迫不及待啃了起来,在书中的世界尽情地逍遥遨游,哪管春夏与秋冬!
这些书中,我最喜欢读的莫过于武侠神怪小说了。
当时,我还找不到新派武侠小说,能找到的不外乎是《水浒传》《儿女英雄传》《七侠五义》等等,这些小说与后来的新派武侠小说不同,侧重点不在于“江湖”,而在于“庙堂”,武侠人物也大都必须依附“庙堂”这张皮。
这其中有对正义的追求,对邪恶的痛恨。自由、公平、正义的种子不知不觉间在我稚嫩的心田里种下了,并悄悄地生根,发芽……
后来,我又一口气把当时正流行的金庸新派武侠作品全部看完了。这些作品更是带给了我前所未有的震撼,一行行文字像鲜活的精灵,在眼前跳跃起舞,酣畅淋漓的感觉油然而生,热血慢慢沸腾,无穷的力量逐渐充盈整个身体……仿佛间,自己正与书中某个钟爱的“侠”,一起仗剑潇洒行走在“武侠江湖”。
良久,我醉心在那一个个或大气磅礴、或瑰丽雄奇、或爱恨情仇、或行侠仗义、或侠骨柔情的江湖里……依稀只见——刀光剑影暗淡了下来,深沉、苍凉、悲壮、浑厚、道义、永恒……接二连三袭了上来,逐渐占据了我的身心……
大侠郭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爱国情怀;大英雄乔峰“虽万千人吾往矣”的慷慨,难解的国仇家恨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节义;刘正风与曲洋那被恶势力所毁灭的琴瑟相和的至真友谊;令狐冲一曲笑傲江湖,弹出了对龌龊强权的蔑视和对心灵自由的向往……
其实,从古至今,人类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孜孜以求,不断地追求发展和进步,说到底,还不是为了营造和建立一个更美好、理想化的“江湖”……
正如读《红楼梦》,“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一样,关键在于你怎样去品去读。
在这些武侠作品中,我读到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急人之难、扶危济困、千金一诺、不畏强暴、舍生取义等等诸多的浩然正气,这些难道不正是今天所缺少和应该大力弘扬的吗?
也许冥冥中自有天意吧,我从事的工作还真与“武侠”的行为有那么几分联系。那些法律条文不就是一位冷冰冰的剑客吗?只是比起那些“武侠”,更多了一份冷静、一份理性、一份从容、一份思考、一份成熟!而且,从事检察工作本身就是在从事维护自由、公平、正义的“侠”的事业!
时代不同了,“武侠”的诸多行为不值得提倡。但是,“侠”的精神内核,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被继承和弘扬,谱写一曲新时代的“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