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一场美丽的邂逅
2022-06-29 18:56:00  来源:检察日报社  作者:李立峰

  人间七月,相聚中山。以文学的名义,共话“工匠精神”。

  《说文解字》说,“匠,木工也。”“匠”在象形文字中,即是一个站立的人手持木匠的矩尺,指的就是木匠。

  在中山驻地的对面,恰好就有一家木工博物馆,专门收藏和展示中山木匠使用过的工具,刨子、锯、墨斗等。数千件展品,静静地躺在展柜中,酣睡在时光里。每一件都做工考究,每一件都创意无穷。经过岁月的流转,经过汗水的温润,它们鲜亮如初,仿佛在等待主人的归来。这里展示的是中山历史,传承的是“工匠精神”。

  从古至今,木工被公认为手艺人,凭一门手艺,走南闯北、养家糊口。但在成为木工之前,需要拜师学艺,苦学数年,直到技术娴熟,方可出师,方得入行,方得成家,方能有作品走进千家万户,方能发扬和光大行业的美誉和口碑。

  中山是历史文化名城,人杰地灵,文脉深厚,传承“工匠精神”的寓意就在于——入对门,走对路,打好基本功。选定这条路以后,沉心静气,心无旁骛,持之以恒,精益求精。

  在喧嚣浮躁的当下,文学的写作门槛极低,成名的偶然性增大,纯文学的刊物生存艰难。文学青年人心思变,内心浮动,文学现象变化多端,如同雾里看花。

  如何坚守初心,在众声喧哗中保持定力。广东作家熊育群说,为了还原历史,他做了多年的田野调查,找到了一百多位战争的幸存者。正是这些亲历者,把他带到了历史现场,激发了创作灵感。然而,仅有素材还不够,自己对抗战没有太深的了解,对抗战的真相自知不多。为了解真相,他投身史海,花费数年时间来了解这场战争的整个历程,然后再以文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

  熊育群说,写作要对文字负责。正是经历了这样的千锤百炼,一部精品力作才横空出世,一部个人的代表作才至此功成。这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也是对文学青年最好的指引。

  文法兼通的张建伟说,认真就是力量,文学需要认真。在人类历史上,流传至今的作品都是触动人心、直抵人类共同精神领地的东西。我们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真正到我们内心里,是传统的文化在流淌,在慰藉心灵、滋养灵魂。

  相聚美丽中山,重拾“工匠精神”,有名师指路,有知音同行,让心灵汲取更多的养分,给自己增添前行的动力,让我内心更加安定,未来更加笃行。

  这,无疑是一场美丽的邂逅。

  编辑:王根